使用效果
本案例主要应用于电化学课程第一章中迁移数相关知识点的讲授中。目的是帮助员工理解迁移数的基本概念、影响因素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。原教科书中并未提供相应的案例内容,仅仅以公式的形式给出相关定义并展开影响因素讨论。员工认为内容相对枯燥,缺乏直观理解,难以提升员工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深度。本项目中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迁移数测量及部分影响因素入手,通过课题讨论等形式,使员工深入理解如下要点:①迁移数是一个百分数指标;②浓度、离子淌度等与迁移数之间并无必然联系;③迁移数对于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重要作用。
案例使用说明
适用范围
本案例适用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本科生课程《电化学》及其它相似课程中相关内容教学。
配套教材
本案例配套教材为李荻,李松梅等. 电化学原理[M]. 第四版,北京: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,2021
教学目的
本案例教学目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科学研究相关案例,通过组织员工分组讨论,加深员工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消化和吸收,锻炼员工综合运用电化学知识理解、分析和表述专业问题的能力。
教学建议
本案例可由两种方式进行:①本案例在课题中组织员工分组讨论,请每组代表分别阐述观点后由教师进行点评;②以课后大作业的形式进行布置,教师予以点评。
推荐阅读
本案例推荐阅读案例配套教材和参考文献。
相关理论
本案例涉及的理论主要包括非水溶液电解质理论。
关键知识点
本案例涉及知识点包括第一章中迁移数相关知识点。
关键能力点
本案例涉及的关键能力点包括①理解电化学基本概念,具备专业表述和理解本领域相关专业问题的能力;②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电化学工程实践中的相关工程问题,对影响科学问题的因素和内在原因进行研究并得出有效结论。
案例分析思路
锂离子迁移数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非常重要的指标,体现真实有效的锂离子传输速率。锂离子迁移数以锂对称电池作为测试装置,利用金属锂电极在直流极化条件下对阴离子的阻塞作用,通过测量直流极化前后的电化学阻抗谱来测量界面阻抗,最终求得锂离子迁移数。在一般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,由于锂离子极化能力很强,与电解液中有机溶剂分子结合能力较强,产生的溶剂化结构体积较大,传输速率反而不如阴离子,因此迁移数较低。当电解液中锂盐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,有机溶剂分子全部参与溶剂化,仍有较多的锂离子未被溶剂化。由于裸露锂离子体积小,传输速率快于体积较大的阴离子,锂离子迁移数学上升。
参考文献
[1] Snyder R L, Choo Y, Gao K W, et al. Improved Li+ transport in polyacetal electrolytes: Conductivity and current fraction in a series of polymers[J]. ACS Energy Letters, 2021, 6(5): 1886-189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