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培养目标
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、健全人格,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和较高职业素养,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,具有一定人文社科、经济管理、环境保护知识和一定科学素养,掌握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,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,富有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(和一定创新创业能力),能在汽车、电子、建材、冶金、机械、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、技术和产品设计、工艺开发和设备设计、技术改造、生产管理与产品营销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。
二、业务培养要求
本专业员工要求掌握材料制备、组织、结构、工艺及性能间的关系和基本规律,材料生产、质量管理与控制等基本方法,毕业生具备开发新材料、新工艺、改善材料性能、扩大材料应用范围的知识和能力。
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1. 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、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;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、设计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、法律和法规,能正确认识工程实践对社会的影响;
2.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知识、工程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;
3. 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,具备材料制备与加工、成型与改性、产品质量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,解决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工程问题能力;
4. 掌握材料组织、结构、性能的分析测试以及科学研究方法,具备新材料、新工艺开发与研究的初步能力;
5. 熟悉文献检索、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;
6. 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,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,能顺利地获取本专业的外文信息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;
7.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、交流和沟通能力,良好的身体素质、心理素质,富有团队合作和服务社会意识;
8. 具有自主和终身学习的意识,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。
三、主干学科
材料科学与工程
四、主干课程
材料物理化学A、材料科学基础A、 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A、材料力学性能、材料成型原理、材料物理性能B、金属材料及热处理、无损检测与失效分析
五、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
金工实习、机械基础设计、电工电子设计、第二课堂、材料认知实践、认识实习、生产实习、专业课程设计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(设计)。
六、 主要专业实验
材料失效分析技能训练、粉末冶金综合实验、材料计算仿真训练、金属表面强化综合实验、材料腐蚀与防护综合实验、材料热处理综合实验、铸造工艺综合实验、模具设计/模拟仿真实验、材料焊接综合实验。
七、 学制和授予学位
四年,授予工学学士学位。
八、 毕业条件
完成总学分190,其中理论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180学分,第二课堂10学分(详见教学体系结构学分分布)。
九、 学士学位授予条件
政治思想表现良好,在校学习期间没有受过记过及其以上处分;符合毕业条件,平均学分绩点≥2.0,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学习规定标准。